標題: 佛陀是生命的探索家
無頭像
李永年 (此年非彼年)
當家
Rank: 4Rank: 4

積分 8934
帖子 1566
黃金 45698 兩
股票 3 張
貢獻值 266 次
股技值 0 段
股神財符 0 枚
註冊 2012-2-14
用戶註冊天數 4426
股字輩 
發表於 2012-6-17 18:42 
180.177.169.187
分享  私人訊息  頂部
佛陀是生命的探索家

靜涵老師撰

前面提到,佛教的價值,也許不在於宗教,而在於人類的文明。並不是只有佛教徒才能學佛,基督徒也可以學佛,回教徒也可以學佛,道教信眾也可以學佛,很多宗教,種族都可以學佛,只要他們學習的是正確的佛法,佛陀從來不禁止他們來學佛。

佛陀,與其說他是宗教家,我寧願說他是一個生命的探索家。

佛陀的思考模式是用宏觀的角度去觀照整個宇宙的生命真相,難怪佛法甚深, 難解難了。佛陀不僅向地球人講述地球人能夠理解的生命模式,他也向他方世界,如諸天大眾,海中龍族,乃至大鵬金翅鳥,曠野鬼子母等等,還有佛陀講經現場常常出現的常客,天龍八部等,種種不同的眾生物類,佛陀都為他們解說宇宙生命的真理。

這裡面有很多是人類所不了解的世界,甚至於連其他宗教 也都沒有記錄的物種,上帝的天堂裡面是沒有「龍」這種動物,也沒有聽說過曠野鬼子母,和大鵬金翅鳥擁護可蘭經,支持阿拉的記載。換言之,我們得要有一個概 念,大乘佛教所宣說的對象,是針對整個宇宙,而所謂的「原始佛教」,其宣說的對象,主要就在人類。 佛陀能夠穿梭宇宙各地,在各種物種眾生之間遊走,沒有障礙,毫無疑問,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。我們可以想見,佛陀很關心眾生,他知己知彼,對於宇宙了然於 胸,所以佛法毫無限制。因此,我們宣說佛法,就要注意佛法的此一特質。

事實上,地球上未曾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部或大學頒授「佛陀」的 學位,「佛陀」一詞也不是意味著一個宗教的教主。佛陀是生命的探索家,在某方面來說,他也是生命的探險家。佛陀認為生命是屬於全體眾生,歡迎大家一起加入 生命探索的行列。大概宇宙間,至高無上的,也該也還是佛陀,假如有任何眾生,在探索生命的成就超越了釋迦牟尼佛的,他的名號也還是「佛陀」。

在 整個教義裡面,佛陀揭示了一個很有趣的課題。他提出一個問題:為什麼我們會活得這麼痛苦?痛苦的原因在哪裡?佛陀再進一步去分析:我們之所以有痛苦,是因 為我們對於世界懷有錯誤的觀念,即所謂的「執著」。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常常以成住壞空的型態呈現,我們往往把剎那之間的影像,錯把它當成永恆的存有,所以當 物種毀滅消失時,心理狀態就難以調適,這就是苦的來源。對於人的生命而言,不論上智下愚,即使是霸如秦始皇與美如浣紗的西施,沒有人能逃過一死!人類不僅 忘記世界的成住壞空,就連自己也忘了自己也是當中的一份子。更可怕的是,從來沒有人知道,什麼時候要各個生命就要壞空,「無常」,真正的恐佈,就在這裡。

生死,不僅是佛教徒,而是所有生命的根本問題。 其實,這個問題也不是佛陀第一個人發現,自古以來,面對生命的成住壞空,人類感到無助,對生命也產生各種不同的想法,所以就有眾多「哲學」與宗教出現,在 人類史上,所有的智者所面對的都是同樣的課題:面對此一生命現象,如何安頓那顆不安的心? 解決這個問題,佛陀是從這個地方開始:他發現世界的物質不實在,原因是什麼?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從何而來?他領會到,造成心理上的不安,並非物質的本身,而 是透過感官的認知。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,是來自人類本身的思想,是來自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等五官所提供的資料,所醞釀而成。佛陀發現,由於人類 對世界的認識不明,就過度仰賴五官所提供的情報資料,在貪著現象的情況下,自然引發的「苦感」。

由於人類的感官認識限於所處在的世界, 忽略了自己所醞釀的潛能無限,可以通達宇宙。透過深層的禪坐,佛陀發現了造成「苦感」的原理,與脫離此一痛苦的步驟,此即「十二因緣」。他察覺,唯有透過 禪坐,不僅能夠稟棄自身「苦感」,透過逆轉「十二因緣」能夠進一步去發現到「清淨」的存在與「自在」的可能性。 人類只是人類,至少對於地球來說是這樣。但在宇宙來說,人類是宇宙的一份子,自己的生命也絕非僅止於地球上所呈現的現象,宇宙有多元空間,也有時間的來回 跳躍,很多很多都是人類,囿於自身所處的環境所無法知覺的情況。佛陀,站在宇宙的最高點,看見了眾生生命真相的全貌,此即所謂的「空性」。而著名的學說 「六道輪迴」則是佛陀觀照宇宙生命,所總結出來的成就。

雖然人類,除了畜生道以外,並無法觀照到其他道眾生的存在,但是透過佛陀教導的修 持是可以達成此一目標。 現在,我們能夠了解到,佛陀所揭示的並不是宗教,而是擴充我們的視野,直通整個宇宙法界。若能像佛陀一樣,站在生命的泰山頂上,清晰了解整個山河大地,則 清新自在之道自然朗現。所以佛法並不限定佛教徒才能學習,所有的眾生都可以參與此一生命的探索。唯一我們不要忘記,帶領我們走這條道路的人是:釋迦牟尼 佛。

「願今得果成寶王,還度如是恆沙眾,將此深心奉塵剎,是則名為報佛恩。」

(《楞嚴經 •卷三》)


[ 本帖最後由 李永年 於 2012-7-20 15:43 編輯 ]

本帖最近評分記錄
stockv   2012-6-17 21:44  黃金  +168   紅包